KMP算法
字符串匹配是计算机的基本任务之一。
问题:给定一个主字符串(以 S 代替)和模式串(以 P 代替),要求找出 P 在 S 中出现的位置,即串的模式匹配问题。今天来介绍解决这一问题的常用算法之一,Knuth-Morris-Pratt 算法(简称 KMP),这个算法是由Knuth、Morris、Pratt共同提出。
- 时间复杂度:O(m+n) (n为文本串T的长度)
- 空间复杂度:O(m) (m为模式串P的长度)
这个问题有多种解法:
- 蛮力法。
- Robin-Karp字符串匹配算法。
- 基于有限自动机的字符串匹配算法。
- Boyce-Moore算法。
- 后缀树。
在继续下面的内容之前,有必要在这里介绍下两个概念:前缀和后缀:
注意:”hin” 并不是”china”前缀或后缀。
以下摘自刘毅KMP 算法(1):如何理解 KMP。
###算法思想:
1、首先,主串 “BBC ABCDAB ABCDABCDABDE” 的第一个字符与模式串 “ABCDABD” 的第一个字符,进行比较。因为 B 与 A 不匹配,所以模式串后移一位。
2、因为 B 与 A 又不匹配,模式串再往后移。
3、就这样,直到主串有一个字符,与模式串的第一个字符相同为止。
4、接着比较主串和模式串的下一个字符,还是相同。
5、直到主串有一个字符,与模式串对应的字符不相同为止。
6、这时,最自然的反应是,将模式串整个后移一位,再从头逐个比较。这样做虽然可行,但是效率很差,因为你要把 “搜索位置” 移到已经比较过的位置,重比一遍。
7、一个基本事实是,当空格与 D 不匹配时,你其实知道前面六个字符是 “ABCDAB”。KMP 算法的想法是,设法利用这个已知信息,不要把 “搜索位置” 移回已经比较过的位置,而是继续把它向后移,这样就提高了效率。该算法避免了T中部分元素的再次比较,如果这些元素已经与模式串P中的部分元素比较过。
###前缀表:
该算法使用一个表F,F通常称为前缀函数、前缀表或失配函数。下面首先介绍如何构造表F,然后阐述如何使用该表进行模式串匹配。
前缀表F中存储了模式串资深如何移动的信息。此信息用来避免模式串P不必要的移动。也就是说,此表用以避免在字符串T中的回溯。
####前缀表算法:
|
|
####前缀表算法解析:
懵逼歇菜不可怕,下来跟上思路对上面的算法详细解析:
假设模式串P为 a b a b a c a。依据如下步骤构造前缀表F。初始时候,m=lenth[P]=7,F[0]=0。
1、i=1;j=0;P[1]!=P[0],且j=0,则F[1]=0,i++;
解释:因为P[1]!=P[0],在0-1这个子串上所以没有相等的前后缀,在1这个位置上构造表填0;
2、i=2;j=0;P[2]==P[0],则F[2]=1,i++,j++;
解释:因为P[2]==P[0],在0-2这个子串上出现了相等的前后缀,a==a,且最大长度为1,在2这个位置上构造表填1。
3、i=3;j=1;P[3]==P[1],则F[3]=2,i++,j++;
解释:因为P[3]==P[1],在0-3这个子串上出现了相等的前后缀,ab==ab,且最大长度为2,在3这个位置上构造表填2。
4、i=4;j=2;P[4]==P[2],则F[4]=3,i++,j++;
在这儿停一下,先不急着往下看,思考一下,填的这个3是相等(重复)前后缀的长度,其实对前缀来说,它也是下标,是前缀末尾数字的下一个下标位置。这样,当我们去匹配i=5这个位置上的数时,如果没有匹配上,但是很显然在它前面的数P[0-4]肯定是匹配成功的,也就是说很显然它前面的前后缀肯定是匹配成功的,所以下一次我们就没必要回溯到j=0的位置,而是直接从前缀的下一个下标位置i=3开始即可。有没有懂一点?所以这儿就解释了为什么算法中F[i]=j+1。因为F[i]记录了相等前后缀的下一个下标位置哦,也即为相等前后缀的长度。
5、i=5;j=3;P[5]!=P[3],且j>0,则j=F[j-1]=1;
6、继续while,i=5;j=1;P[5]!=P[1],且j>0,则j=F[j-1]=0;
7、继续while,i=5;j=0;P[5]!=P[0],且j!>0,则F[i]=F[5]=0,i++;
咦,为什么当P[i]!=P[j]时j=F[j-1]呢? 这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。见下面注:
8、i=6;j=0;P[6]==P[0],则F[6]=1,i++,j++;
至此,前缀表构造完成。
注:
看了多多少少不下10篇博客,没发现有一篇把else这块是彻彻底底讲清楚这个问题的,可见是多么的难以描述。晚上终于是把j=F[j-1](有的地方为j=F[j],原因是我们定义的前缀表初始值不同)搞懂了,历时1天,可见有多笨…………….
首先,必须明确这样一个结论:
当P[i] == P[j]时,
有F[j+1] == F[j] + 1,F[j-1] == F[j] - 1
这个结论不多说,如下图紫色线条,稍微揣摩一下就能看得出来。
寻找前后缀的过程其实就是个匹配过程,理解成这样很重要,因为我们下面的内容都是基于这个思路分析的! 在i=5和j=3的地方c!=b,匹配不成功。摒弃 i 这个概念,先不管 i。
暴力情况下,当匹配不成功时,我们的j应该回溯到0的位置,但是KMP的思想是如果存在最长前后缀,那我们就没必要再回溯到开头去,而是利用这个已经匹配过的最长前后缀。那我们致力于去寻找这个最长前后缀。在j=3时,j位置的最长前后缀即为F[j],长度为2,F[j]=k+1,所以K=1。此时如果我们将j向左移动到j=k=1,再去和i=5匹配,是不是j没有回溯到开头,而是利用了匹配过的最长前后缀,仔细体会一下。如下图:
那这个时候的j=1用公式怎么求呢?
前面我们知道:
① F[j+1] == F[j] + 1
② F[j-1] == F[j] - 1
③ F[j]=k+1
由 ③ 可得 F[j]-1 = k,记为④。
由 ②+④ 可得k= F[j-1]。
所以F[j-1]应为我们的j往前移动的位置,即:
终于是分析完这个else了,搞定了前缀表的构造,下来的匹配算法就简单多了,其实在上面我们已经把匹配算法的思想贯彻了。
算法如下(java):
|
|
csdn地址:http://blog.csdn.net/u012534831
github地址:https://github.com/qht1003077897
个人博客地址:https://qht1003077897.github.io/
QQ:1003077897